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几年,那些常年在城市打拼的游子,过年回到乡下或小城镇的故乡时,因为找不到幼时故乡的影子,所以总爱抒发一下怀旧感慨。可谓春节返乡,却乡愁遍地。对此,我也是深有同感,这不,我连妈妈的手擀面都吃不到了。

 

小时候,最爱吃妈妈的手擀面,也喜欢看妈妈擀面条(我是个正宗汉子,当然不会去学擀面条,这么说只是剧情需要)。和一团面,不一会儿就能擀得薄薄的,自然非常好吃。

 

后来长大一些,妈妈就不常擀面条了,而是拿着面粉去专门的家庭作坊请人家加工,然后拿回家晾晒干慢慢吃,所以还记得家里经常挂满晾晒的面条,很是壮观。

 

再后来,也没必要拿面粉去请人加工了,因为直接买面条就行了,而收获的小麦就直接卖掉。现在虽然每年回家几次,但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吃妈妈的手擀面是什么时候了。

 

当然,吃不到的不仅是妈妈的手擀面,还有自家蒸的馒头、自家养的猪肉、自家散养的鸡蛋,所有这些都开始从市场上购买,而不再自给自足地生产。一开始是家庭作坊式的馒头坊、养猪场、养鸡场,现在则整个村庄都不大容易看见这些东西,但想吃的时候总是有,想必是其他地方更规模化的农业工业化企业所生产的吧。

 

当然,本乡农民并没有因为物物要钱、处处收费,而变得更加贫穷,反而是更加富裕了。从家务、家庭经济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目前都从事了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活动,生产率更高了,生活水平也更好了。我妈一辈子没打过工,居然到了六十岁了反而去为高速公路修剪绿植,虽然一年的工资也不如我一个星期挣得多,但依然成就感爆棚。

 

虽然仅见一花开,不敢言全国春,也不否认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赤贫的农村和农民,但至少吾乡农家应该不会因为一桌饭菜吓跑城里的媳妇了。当然,什么才是农村经济和城乡差距的真实图景,可以另文专述,这里按下不表。

 

市场经济不仅冲击了家庭经济,还冲击了传统宗族、乡亲邻里之间的“亲情”。一些广泛流传的回乡感言中所述的,现在乡村的婚丧嫁娶较之往前已经大大简化,也感受不到其中的亲情。

 

比如,往前一家如有红白喜事,必请本族宗亲、乡亲邻里来帮忙。院子里临时盘起一个大锅,帮(混)忙(饭)的人,来者不拒,人人有份。一顿饭,最多再添一包香烟就足矣,根本不用付什么报酬。但现在一家再遇此类事情,很难再请到“闲人”来帮忙,只好花钱雇人。或者直接请专业公司全流程服务,例如婚宴。

 

再如,以前本乡如遇白事,乡亲邻里一个重要的帮忙地方就是出殡时乡亲一起抬棺材。一口笨重棺材,再加上搭起的很大的装饰物(肯定有专业名字,但不记得叫什么了),全靠乡亲邻里人工抬。孝子披麻戴孝在前,几步一停,回首磕头,既是引领亡灵上路,我猜想也算跪谢乡亲了吧。

 

当我刚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遇到本村的这种白事,总是躲在家里看我的书。这时候我妈就会凶我:你看人家有事你也不出去帮帮忙,以后你爹死了(她好像没拿过自己举例),没人给你爹抬棺材,你就等着丢人吧(如果真是这样,确实会被视为奇耻大辱)。这次我回家过年时,问我妈,现在我们这里还需要抬棺材吗。答曰不需要了,早改车拉了。

 

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大家应该可以明白,传统乡村的家庭经济、互帮互助的传统社会分工,必然被专业化生产和市场交易所取代。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好处,已经被亚当斯密用绣花针工厂的例子来阐明了,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不过,市场经济的“西风东渐”,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史,中国历史上也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实只有到最近三十年,市场经济才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最深层次,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模式。

 

而中国的这一变迁不仅速度很快,而且还伴随着非常巨大的城乡移民。特别是由于城市化不彻底、家族观念重等原因,大量常年生活、工作在大中城市的居民,过年时还要返回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离开的乡村或小城镇。看到故乡已经面目全非,处处谈钱,没有一点亲情味(尚存的亲情可能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了),因此不免有些失落和惆怅。

 

特别是一些能写些文字的知识分子,对这种乡村剧变感触更深,所以就写一些乡愁的文字,哀叹一下乡村处处谈钱、人心不古。说的好像城里人亲情味就更重,处处都是活雷锋,争相扶老人过马路似的。

 

这么说不是再想挑起城乡差异之争的话题,而是想说那种传统乡村依赖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和互帮互助的氏族经济模式,让渡于城镇化的专业化生产和市场交易,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即便由于种种原因,尚有一部分农村居民无法摆脱农村生活(虽然已经摆脱农业生产),但也不可能再重复那些旧时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模式。因此,那些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与其哀叹农村之衰败,故乡之无影,亲情之扭曲,不如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这一时代趋势,在城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更多文章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郭峰学术民工(guofeng0406)。

 
话题:



0

推荐

郭峰

郭峰

105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郭峰,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讲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上发表论文多篇,在其他中英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一部,发表经济时评90余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