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互联网金融,这次回家过年特地留意了这方面的信息。在老家河北农村,我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深入农村了;二是P2P也在农村推广账户了:注册一个账户给5斤鸡蛋。怎么理解其中的金融学逻辑呢?
首先,我欣喜地发现,我弟弟在公路路口开的超市,大门上都贴着:“本店欢迎支付宝、微信支付”。可见互联网金融,确实发挥了普惠金融的作用,极大地便利了落后地区的金融经济活动。
我对以前落后地区金融可达性的不足,是有亲身体会的。2008年春,本科毕业工作大半年之后,我考上了研究生,便辞去了工作,回老家待了好几个月。
回家之前,我用那半年多挣的工资买了一台电脑,并用第一张信用卡,办理了分期付款。但回到家那几个月,这个分期付款却把我害苦了:乡下根本没有交通银行,我当时也没有什么网银,有钱也没法及时还款。
我甚至去了一趟邯郸市,也没有找到交通银行网点。不要问我去找之前为啥不在网上先搜一搜,那时我有手机,也不是智能的,更没有百度地图呀。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去查询了一下,才发现交通银行邯郸分行2008年6月才获批筹建。或许我比较out,应该有其他办法可以还款。但我确实连续违约了好几个月,到上海读研时才一次性还完。
哪像现在,连我弟弟这样的乡下超市,都可以使用移动互联网金融。不只如此,我弟弟还跟农行洽谈,成为其便民服务点,附近乡亲可以在他店里取钱、转账。
这也说明,普惠金融不仅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和金融可达性的提高。1990年代,国有金融机构曾经集中从农村地区退出,而现在,我们县城有了十来家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营业点,更有众多这种便民服务点。
不过,农村地区金融可达性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从弟弟弟妹那里听说,前段时间,某P2P公司到俺们村做推广,说下载注册一个账号,就给5斤鸡蛋,弟妹有些心动,但回去跟我弟商量了一下后,还是作罢,担心其中有问题。
5斤鸡蛋也就20来块,但鼓励开帐户,不是给钱,而是给鸡蛋,满满的乡土气息。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根据P2P的本意,P2P平台本身只是一个借贷信息撮合中介,本身不介入交易,也不承担信用风险。但一个农村地区的居民,网络都不会用,或刚刚勉强会用网络发个微信,上个QQ,他如何认可一个从没有见过、甚至不知是男是女的网络另一端的陌生借款人是值得信赖的?
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如果开设了账户,要么是贪图5斤鸡蛋的蝇头小利,要么纯粹是信任这个P2P平台自身,而非借款人。而这跟P2P自身定位和监管定位又完全不符,因为根据定位,P2P只能做信息中介,不能自身提供担保、承诺收益等。
我相信,这家P2P公司的推销人员,肯定不会说,你注册我们用户后,就可以向其他地区的人借款,对此我们不承担责任。反过来可以设想,如果让农村养鸡场、养猪场通过网络从外部直接融资,那其又如何取信他人?外部人信任的还是P2P平台,而不是自己不认识,甚至看不起的农村养鸡场和养猪场。
且不说收了5斤鸡蛋注册的账户,有可能农民自己根本不用,而是被不良平台滥用,甚至用于不法目的。即便是农民自己在使用,其出于对平台自身的盲目信任,就在网络上投资理财,也隐藏着刚性兑付的风险。
在银监会等部门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特别提到:“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虽然如何界定“熟悉互联网”,还不太好操作,但监管者的良苦用心,仍值得肯定。
说了这么多,该引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了。本文想讨论的是,互联网时代,落后地区实现普惠金融,还需不需要金融中介?根据谢平教授的说法,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可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去中介化,实现个体与个体的直接金融交易。这无疑是非常深刻的见解,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这些个体首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
仍以我弟弟的超市为例,他不仅是农行的便民服务点,替人转账、汇款,还代人手机缴费、火车票代购。我怀疑这没有前途,谁不会自己缴费、购票呀?但他却告诉我,在村里,只有少数年轻人才会自己用手机给自己缴费,大部分还要到他这里来缴费。
这倒也是,中国目前已经有13亿手机用户,但智能手机用户只有5亿,即便是智能手机,能用其熟练上网,并从事金融业务的,恐怕又要少一个数量级,并且这部分人也主要集中于城市。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能靠谱地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网络支付和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要实现对这些人群的普惠性和可达性,显然不可能仅限于信息中介的角色。因为,这些人群根本没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得靠谱的金融信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社区银行还是金融互助组织,也不管网络银行还是传统银行,总得是凭借其自身具备的东西,值得农村大妈去信任,而不是纯粹提供一个平台,让其自己翱翔。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认为只有传统金融机构才能实现普惠金融。但是,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要推动普惠金融事业,都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质,不是什么时髦理念,都可以随意推广到所有群体。即便是淘宝这种平台,在农村推广,也要靠农村淘宝服务站。这其实也相当于一种新型中介,不完全是去中介化。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理念很好,互联网金融非常了不起,信息中介也非常时髦,但在农村地区推广普惠金融,还是应该更多地依赖传统的或新型的金融中介,而不是信息中介。用5斤鸡蛋换取农村大妈一个账户注册这种事情,还是算了吧。你们城里人真会玩,那就自己玩呗。
更多学术和时事评论请关注公众号:郭峰学术民工(guofeng0406)。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