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在这个四年才难得一天的日子,上海市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其中的人口数据非常引人注目。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2415.27万人,同比减少10.4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减少14.77万人。
这一数字公布时,我正在单位加班写报告,看到这个数字,我立马停下手中的工作:上海常住人口居然出现负增长,这个事情太大了(尽管我之前预期2015您上海常住人口增速可能会非常微弱,但没想到是负增长),以至于我关注的其他问题,都根本不值一提。
这是上海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常住人口的第一次下降。当前经济形势不好,所以上海2015年人口的负增长,是不是意味着“拐点”到来,以后上海的常住人口,就掉头向下,一直负增长,还尚难判断。但近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却是不争事实。2015年常住人口的负增长,只不过更醒目一些而已。所以是否拐点,其实根本无关紧要,该来的总会来。
如下图所示,在决定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因素中,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近年来上海人口增速的大幅放缓,对上海经济长期长期增长趋势而言,不是一个好兆头。
常住人口的下降,对上海房价而言,更不是一个好兆头。今天公布的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也让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的狂热购房热情,成为一个莫大的讽刺。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套住房,同时,又有相当多的城镇居民希望拥有二套甚至更多套的住房。而这些“房叔”们在购买多套住房时,显然并不是为了满足其居住需求(婶婶多者可能除外),而是用于投资,期望未来房价会上涨。
而购房者之所以预期未来房价会上升,是因为他预期未来会有其他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效用,而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其手中的住房。因此,长期内而言居住需求才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本源。没有居住需求的支撑,住房的投资需求就是无源之水、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
而如果没有常住人口增长的支持,甚至是人口负增长,那么就意味着目前拥有多套住房的投资性需求,未来就不一定有居住性需求来承接。换言之,如果没有居住需求的支撑,“房叔”、“房嫂”的住房也许可以被“房哥”、“房姐”们所承接,但是否有足够的“房弟”、“房妹”们接盘,就很难说了。
对此,可参阅收录在笔者《迷航的中国房市》一书中的“‘房叔’的算盘是否有错打时”一文。该书2014年7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各大购物网站有售。未来一段时间,本人公众号(郭峰学术民工,guofeng0406),将陆续连载该书的部分篇目,欢迎关注。